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日漸成熟與廣泛應用,如今,一項新的革命性創(chuàng)新又要與大家面見了--這就是公共廁所專用的人臉識別取紙機,以后去公共廁所也要刷臉取紙了。
2015年,靜安區(qū)延安中路一公廁開始免費提供廁紙,由于如廁者不文明使用,一開始卻出現了部分如廁者過多取用廁紙,甚至用廁紙擦鞋等現象,人均扯下1.6米廁紙的現象。
針對這一現象,在昨天開幕的2017中國廁所革命創(chuàng)新博覽會上,一種通過人臉和虹膜識別技術來取廁紙的機器可以有效遏制免費廁紙的浪費現象。
記者站到廁紙機前,過了大約三四秒,機器“吐”出了廁紙,約60厘米長。但是,當記者想再取一些廁紙而馬上再站到機器前時,它卻不會“吐”廁紙了。
工作人員介紹,這款機器使用人臉和虹膜識別技術,當同一名如廁者想再取紙時,必須間隔9分鐘,阻止了一些人的不文明用紙行為。
該機器在北京天壇公園內使用后,公園內公廁用紙從原來每天20卷減少為4卷。目前,全國已經安裝了1萬多臺,上海個別寫字樓里也有。
那么。問題來了:萬一如廁者腹瀉或者有特殊情況需要一次或者在很短時間內就多取一些廁紙怎么辦呢?
工作人員介紹,根據目前他們對實際使用情況的調查,通常一次“吐”紙60厘米左右夠用了,“這個機器‘吐’紙的長度可以根據使用地點的情況提前進行設定,設定的范圍在40厘米到1米之間,而9分鐘的間隔也是我們根據多次實際情況得出的,腹瀉者上完一次廁所后,再次需要上廁所的時間平均大概間隔9分鐘以上”。
所以,腹瀉也不用擔心沒紙用的問題了。